首页 还是没那么脆弱的
文章
取消

还是没那么脆弱的

这一节晚课,他都没回来。

班主任应该是看监控发现的的这件事。于是派人去找。

结果呢,找了厕所,找了体育馆,都没有找到。

可能算是他刚好碰上这事了:今天刚考完协作体。又是他忘了涂卡。

我不知道那些人为什么要各种各样地猜,不过他们猜的确实是“他不会是去跳楼了吧”.

我觉得没有人会信,我是说我觉得。大概他的家长是信了罢。

如我们所预料的,晚课一下课他就回来了。

他掏出手机来(手机哪来的,这不重要),第一件事就是和家长解释。又被各种同学围了一圈,他又不得不重复地去说相同的话。

晚课上课回来晚了5分多钟,上走廊就看到于杰在走廊里溜达。

我不敢过去上教室,在周围绕了几圈还是看到于杰,根本没有要走的意思。

所以就到**(某个办公室)去躲了一个晚课。下课才回来。

这里可能需要解释两点……

  1. 他晚课之前出去打羽毛球,身上还背着羽毛球拍的袋子,嫌疑很大,不敢出现在副校长面前。

  2. **办公室的那个老师刚好出差,屋里没有人。显然他出差是个尽人皆知的事……否则他怎么会第一时间想到那个屋子呢。

我只能说,他是运气不好吧。偏偏忘记了涂卡,又碰上迟到这件事。

但是再想想又感觉这件事很正常。就假如缺席的是我,会不会有人认为我去跳楼了呢。

想来想去,又觉得是我们自己的问题。看新闻看多了吧,感觉做出了最常见最合理的可能,实际上那些去跳楼的人,与高中牲总人数一比,还是太少。

就像最近的中考出分一样。低分不出门,高分传千里。各色的跳楼时间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,也不过是个例。但不仅是我们同学,就连家长也深受这些报道的影响。

对于这件事,他一笑而过,“我这种人怎么会去跳楼呢。”

对于他而言,我们可能是玷污了他的人品。

那么对我们而言,

新闻与事实,猜测与真相,它们之间的界限是更清晰了,还是更模糊了呢。

本文由作者按照 CC BY 4.0 进行授权